查看原文
其他

黄柯蔡王吴!这些姓氏的人看过来,昨天开的论坛和你有关

海丝商报 2022-04-29


        14日,第十一届“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在南安开幕!当天下午,闽台黄氏文化论坛,闽台柯蔡、王氏、吴氏三场分论坛分别在南安泛华大酒店、南安大酒店举行。


闽台黄氏文化论坛

  慎终追远,尊宗敬祖自古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江夏黄氏是中华十大姓氏之一,人口3370多万,位居百家姓第七位。千百年来,衣冠南渡的江夏黄氏族人播迁闽、浙、赣、粤,远徙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成为影响颇大的望族。在台湾地区,黄姓人口近150万,名列台湾三大姓之一,素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说。


        昨日下午与会人员围绕“我的家,我的姓”,就闽台黄姓溯源探流、文化成就、祖德家风、历史名人等方面内容开展研讨交流。畅叙亲情乡谊,传承中华文化,共促和平发展。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黄氏委员会泉州办事处执行主任黄奕宋:

  海峡百姓论坛,顾名思义,是老百姓自己的论坛,是百家姓宗亲的论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基在基层,动力在民间。两岸关系得以和平发展,民间交流功不可没。两岸关系越复杂,越需要两岸民众坚持交流。希望通过论坛这一民间交流平台,让两岸乡亲更广泛地参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更多地分享合作共赢成果,积极推动和深化交流合作,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好局面。

台中黄氏委员会理事长黄崴立:

  闽台一家亲,同根同血缘。数百年前,郑成功驱除荷夷,开发台湾,跟随而去的各姓氏宗亲在台湾落地生根。一直以来,我们没有忘记我们来自哪里,身为福建省“子弟兵”,和平统一是大家共同的期许!

河南潢川大宗祠主任黄运庚:

  潢川和南安一样,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潢川县是世界黄姓发源地,是海内外宗亲团体及黄氏族人前来寻根谒祖的圣地,每年都有千千万万的黄氏宗亲前来祭拜。去年9月份,在潢川一个建筑工地挖掘出一个古墓群,有珍贵的历史文物,目前正在进一步挖掘,届时欢迎广大黄氏宗亲到黄川参观。

金门大学原校长黄奇:

  金门黄氏家族是几百年前,先人从南安下店村搬到金门发展。来到南安,走走看看,感觉到回到祖先的原乡。在金门,每个姓氏在每个村都盖有家庙,金门百姓非常强调宗族和宗祠从何而来,如今,两岸在婚姻、文化、宗教上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希望两岸在教育方面可以多多交流,从长远来讲,年轻人的交流非常有必要,年轻人是社会的未来。

台湾基隆市律师协会会长黄雅羚:

  海峡论坛是两岸宗亲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就这次的主题“我的家、我的姓”来讲,讲的就是“水有源树有根,祖有祖而后有宗”,让我们要懂得饮水思源、慎终追远。当很多人跟我说,老了忘的事情就多了,但我觉得不忘的是什么,是乡思,思乡是会让人知道你的渊源。

  我虽然出生在台湾,但小时候就非常清楚我的祖籍——泉州。前段时间,回祖籍地看了先人居住过的地方,让我深受震撼。也许,哪天我们将会回来,落叶生根。身为黄氏后人,我觉得秉持着同根同源,相互联系,多与宗族、宗亲加强交流,才能从陌生到熟悉、从冷淡到热情,才能体现同源同根同本的闽台一家亲的紧密情谊。


闽台柯蔡、王氏、吴氏三场分论坛 

柯蔡分论坛

  海峡两岸农业专家、茶叶专家、文史专家以海丝之路为主线,弘扬福建的著名茶文化鼻祖蔡襄、柯述的中国茶文化,海丝茶路文化,研究闽台茶文化的源流,家族文化的源流。


  为了这次海峡百姓论坛,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柯蔡委员会还编辑出版了《蔡襄柯述与海丝之路》论文集,这本论文集筹备了3年之久,收录的论文40篇,涉及“先贤与海丝之路”、“蔡襄、柯述与海丝茶路”、“两岸一家亲”等。该论文第一次把福建茉莉花茶历史研究推进到北宋,把蔡襄对龙井茶发展的贡献提到学术高度,让闽台越联手发展中华茶文化。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柯蔡委员会会长蔡干豪:

   柯述是蔡襄的学生,他受蔡襄《茶录》的影响,在蔡襄发展贡茶基础上,亲自负责福州茶叶的监制,而且加大福州茶叶品种的创新,开创了福建花茶的新品种。

   在福州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闽江边口是奴家,君若闲时来吃茶,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 柯述知闽期间创新的茉莉花茶,清香甜美,首先在福州流传,并不断进贡到朝廷,广泛交友,喝茶斗茶。朝廷和各地官员到福州,他都以茉莉花茶接待,品茶斗茶。福建官员回到各地,也把茉莉花茶带到各地,带动了各地茉莉花茶等各种花茶的发展。

  在柯述的推动下,茉莉花茶成为福建海上贸易的大宗商品,福州因此迅速成为全国茉莉花茶的窨制中心和集散地。福州逐渐成为世界最大茶港,经由福州港这个控海咽喉,茶叶等物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飘洋过海畅销欧美和南洋。

福建省茶叶学会创会会长、首席专家冯廷佺教授:

  海峡两岸茶树同根,种脉同源。据史料记载,台茶品种及加工技术是从福建传入。此外,闽台两地茶文化也是一脉相承。以闽台婚俗方面的茶礼为例,闽南和台湾男女婚姻惯用的茶礼——“三茶天礼”,这种古老遗风一直保留到现在;茶工艺技术和制法,饮茶、品茶习俗、冲泡乌龙茶的茶具两岸也基本相似,闽南茶乡的某些茶歌、方言茶曲也传入台湾,可见闽台茶文化是相通的。

  福建茶文化源远流长,制茶人才辈出。北宋福建出现了蔡襄、柯述二位重要的管理茶叶的人物,他们均为福建名茶的发展作过突出贡献。近些年来,两岸茶文化交流传播更日益频繁,促进了茶产业向纵深发展。

阿里山会馆馆长,闽台茶人蔡平辉:

  一水隔山河,难阻血脉相亲家国志;两岸为骨肉,好凭茶茗共话桑梓情。我来自惠安,常去台湾探亲,并拜师学习台湾的制茶工艺,还致力收集两岸亲人交往物件,于2017年筹建了阿里山会馆。

  1949年后,身在台湾谋生的爷爷与家乡亲人相隔海峡,直至上世纪80年代彼此才取得联系。

  如今,我的家族在两岸的亲人已进入第四代亲密交流的阶段,台湾亲人常常带来各种台湾高海拔优良茶以及有关茶叶的书籍,这拉进了两岸人民的距离,增进同根同源的特殊情感。

蔡襄后裔,裕荣香茶业创始人蔡良绥:

  蔡襄在福建转运使任上,负责监制北苑贡茶,所创制的小团茶,闻名于世。

  《茶录》作于宋皇佑年间,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论茶,,下篇论器,主要论述烹试方法和所用器具,集中反映了宋人品茶的技艺和审美特征。

  受祖辈影响,我秉承先祖茶文化思想精髓,为茶行业努力贡献力量。

  蔡襄茶学思想的历史价值有四方面:精心制作的“小团茶”和建盏凭借《茶录》这一著作以传后世,使建茶驰名中外;《茶录》是继《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茶学专著之一,是传统茶艺形成的一个标志;宋代斗茶开创了茶叶科学审评的先河,点茶则开辟了美好品质茶生活方式;蔡襄凭籍茶学专注和茶诗书法勒石传世,综合体现了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价值,而且对日本富有美学艺术价值的“茶道”和世界茶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王氏分论坛

  王氏分论坛暨第六届闽台王氏论坛举行,其中大陆代表165人,台湾代表35人,共两百余人参加。与会人员围绕闽台王氏宗亲共盼祖国花好月圆展开学术报告。


  海峡两岸王氏宗亲用同根同祖同文化的事实,呼唤祖国早日统一,两岸亲人早日团聚。

马来西亚王氏宗亲总会总秘书王垠惟:

  我个人在为马来西亚王氏宗亲会服务的过程中,有一个深刻的体悟,那就是我们不应该只是联谊或者公益团体而已,更是一个传承文化的平台。我们相信,传统文化是提升整个社群的根本。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我们恳切希望能借助“海峡论坛”各方资源,在中国与马来西亚的交流上,我们马来西亚王氏宗亲会非常愿意给予密切的配合。

泉州金坑联谊会秘书长王家利:

  金坑先贤王振熙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理学家。他出生寒门,自幼聪慧过人,励志耕读,终得进土及第,官至播政史。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政绩显著,有“一庭明月、两抽清风”之美誉。

  振熙公一生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洁身自律为苍生群黎鞠躬尽瘁。生前研习经史、探索真知,著有《澹宁斋文集)三卷、《学庸达解》二卷;所著《四书达解》已成省藏名书之一、为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

福建省社科院研究院黄洁琼:

  闽王崇拜大致形成于宋代,主要分布于福建,并传播到浙江、台湾等地,是一个地区性的地方神明。人们信仰王审知,因其历史功绩而起,但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在不同地方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吴氏分论坛


  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新思想,共弘扬吴文化”,来自两岸的吴氏宗亲与姓氏专家对弘扬传统“吴文化”进行交流。


  现场,吴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作了题为《乌台源流探踪》《弘扬至德精神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惠安延陵吴氏人闽始祖——吴仁禄》《营造宗祠文化弘扬至德精神》《弘扬吴文化实现中国梦》等主题发言,与会宗亲、专家听取发言,并围绕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吴氏委员会会长吴建华:

  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载:“吴太伯,太伯弟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自号句吴。”

  这是吴氏比较统一的认识,后人都推崇吴太伯、吴仲雍为得姓的人文始祖。泰伯第六十七世孙荫公,唐赐进士,屯田员外郎,因战乱从光州固始县青云乡携胞兄堂弟30余人,结伴入闽。

  荫公十六世时正明弘治三年(1490年)因兵乱避难从泉州晋江泸溪(现罗溪),徙居仙游善化里乌台。当时,时正公能够肩挑祖父守忠公的“黄金斗”从罗溪徒步到乌台,且能连夜下葬,推测时正公初到乌台时,是一名成熟的成年人,年纪在25岁至28岁左右。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吴氏委员会名誉会长吴邦才:

  泰伯“三以天下让”,被孔子赞叹为“其可谓至德矣”,因此,吴文化也被称为至德文化。我认为,深化至德文化研究不能局限于吴氏或吴地,而应当将至德文化融入中华文化的大格局,让至德文化走向世界。至德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真谛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和”,而“和”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可称为和文化。

  纵观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应对,这不仅需要经济科技的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的力量,如果说开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大门需要一把钥匙的话,那么这把钥匙非“和”莫属。我们要不断弘扬以“和”为精髓的至德精神,让至德精神融入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水石莲吴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吴水景:

  建造祠堂,营造宗祠文化,是在民间基层最接地气的行之有效的做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海外华侨回乡习根祭祖的乡愁的日益深化,包括水头、石井、莲河三地重建吴氏祠堂,共有几十座,凝聚着吴氏宗亲团结进取开拓的精神,彰显家族薪火相传,兴旺发达的盛况。祠堂是家族的圣殿,同时祠堂也应该成为传承弘扬祖先至德精神的场所载体,同时,祠堂也是讲堂,是宣传吴文化的大课堂。一座祠堂,不仅仅要有美丽的外观,更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南安市水头镇湖内村吴氏宗祠为例,当你走进祠堂,徜徉其间,确实能够感到文明无处不在,文化随处可见。“千年丕振延陵绪,三让长存泰伯心”,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对联,千百年仍熠烟发光;“祖训已成诗礼训,家风皆是圣贤风”,这是新编家风家训联,大气典雅;“风回鳌海鸿图展,春到奎峰燕翼垂”,“鳌海”、“奎峰”为居住地山水风光,“鸿图展”、“燕翼垂”,表达吴氏子孙燕翼贻谋,发扬光大的精神……祠堂里的一副副楹联、一幅幅浮雕,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洋滋若浓厚的文化氛围,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作用。

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吴氏委员会名誉会长吴汉光:

  吴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多姿多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吴氏族人,我认为,认识吴文化中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及在当今对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是有重要意义的。至德精神是吴文化的核心,我认为,孔子用“至德”来评议泰伯,认为泰伯能从天下大局来观察、处理问题,同时又能摆正个人在大局中的位置,努力做好自己应该承担的任务。这应该就是至德精神的内涵,也是吴文化的核心。

  吴文化的要义有三点:一是有大局胸怀、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努力发挥作用;二是具有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三是具有根系中原,兼容并蓄的特点。因此,弘扬吴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中国崛起是大局,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其次要实现崛起,就必须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像泰伯开挖泊渡河一样,敢为天下先;此外,兼容并蓄、集知识大成是中国崛起的重要基础。


THE END

记者:庄晓丽 赖香珠 黄伟励 陈亮亮 李想 黄奕群

编辑:商妹儿 审核:村井


更多精彩文章

传播正能量!一起寻找这位“南安最美女孩”

细节曝光!福建女孩章莹颖案嫌犯承认杀人,还有12人受害?

刚刚,南安开了一个很重要的会

哎呦我这暴脾气!发生在水头的一幕,火到抖音上了

今天,南安一中师生泪湿了双眼

别人家的老师!南安一班主任用连号钞票给考生发红包

众望所归!南安首届十大风味小吃评选结果出炉啦

南安侨领李引桐,他做了什么大事被誉为“共和国功臣”?

为南安102岁阿婆点赞!连续三年不做寿,捐出20多万做公益

点个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